3月10日,由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主办的“大家‘艺’起来·典范创建在社区”之邻里花园计划迎来最后的验收环节。这些花园各自有怎样的亮点?一起来看看!
贴近民意奖:
江北区外滩街道湖西社区桃源小区
桃源小区建成于1998年前后,共有住户900余户。小区南门的右边有一片绿地,原先,这一两百平米的空间内只有几棵树,大多还是热心居民栽种的,其余地方杂草丛生,花卉极少。

改造前
邻里花园计划启动后,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关鹏、吉美佳空间设计机构设计总监姜雪锋,这两位结对设计师多次来到桃源小区现场踩点、勘测,提出了很多颇具创意的构想。例如在两块绿地中间打造休闲廊架,上面种植垂挂类的植物;建一面造型墙,悬挂废轮胎,里面培土种植小株植物等等。
如今,走进桃源里,“邻里”“和谐”两块景观石遥相呼应,原本的杂草地都种植上了花木。部分茶花已然盛开,粉嫩的颜色让人颇感春日气息。新制的花架让居民放置在此的盆景有了高低错落之感。花坛周边的地块从砖石变成了塑胶地,还多了几把长椅,以满足老年居民休憩、儿童玩耍的需求。

改造后
湖西社区党委书记张超蓉表示,老旧小区在改造资金上有困难,在充分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后,发现老年人更希望在原有基础上做提升,不要改动太多。相较设计师别出心裁的设计图,不免有些遗憾。“不过,原本的杂草地现在种上了花木,等春暖花开,这里的风景会更好。”
“原本的设计确实很出色,包括休闲廊架、造型墙、凉亭等,如果按照设计图改造,整体景观确实会大大提升。”陈铖评审肯定了结对设计师的用心,“虽然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些差距,但是邻里花园最重要是让居民们自己满意,可以说现在的效果是在贴近民意基础上,根据改造资金对环境最大程度做了提升。”
同心共治奖:
海曙区月湖街道迎凤社区紫薇小区

改造中
紫薇小区邻里花园所在的地方曾是被遗忘的一角,面积约300平方米,长期杂草丛生,存在环境脏乱、蚊虫众多等问题。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把这里打造成适老化、儿童友好、绿色环保的花园议事厅。”宁波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现改名为华甬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糜兵一说。
启动改造后,迎凤社区的居民捐赠了颇有年代感的石墩、石柱,以及酒缸、废旧轮胎等。这些物件都在邻里花园有了用武之地。比如,在花门后的鲜花大道上,酒缸、废旧轮胎成了别具一格的花盆,有些结合石墩石柱成了花样小品。

穿过鲜花大道,花园映入眼帘,主要分成三个区域。观园亭——全钢结构打造,顶棚采用大玻璃,让老人们不管晴雨都能在此闲坐聊天;童乐园——观园亭旁有一个大大的蓝色“星球”,孩子们可以从球体中间的洞穿过,东墙上还画满了长颈鹿、大象、狮子等卡通动物;植物科普园——规划为亲子种植区,社区居民认养认管后,可以在这里种植蔬菜。
“中国人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开辟菜园又务实又有教育意义,更让居民们亲身参与社区治理,很有创意。”看着认领菜地的居民们热火朝天翻起了地,陈铖这样点评。

改造后
邻里和谐奖:
鄞州区中河街道东裕社区
七彩墙绘、现代化门洞,区别于其他几个点实打实的花园概念,东裕社区的“连心墙”显得别具一格。
东裕社区于2003年起撤村建居,由原先的7个村集中拆迁安置组成,是鄞州区首个大型拆迁安置型社区,住有4400多户居民。社区的二期内有一堵大约百米长、一人高的围墙,中间开了一道约1.5米宽的小门。因为年久失修,白墙已经斑驳、开裂。同时,该堵围墙的东面是原先的顾家村,西面是大河沿村,撤村建居后,围墙也带来了历史遗留问题。社区希望对这面墙重新修缮,同时进行设计改造,体现“隔墙不隔心”的主旨。

改造前
经多方开会讨论,几经修改,得出方案:将原先中间的矮墙做成5个七彩门洞,两边将近100米长的高墙进行彩绘,并取名为“连心墙”。
“这堵墙是本着未来社区的概念,用现代化的设计,打造成一面网红墙,两边的居民都可以留下来拍拍照,让墙成为一个交流的纽带。”宁波神采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史林艳阐述设计理念。

改造后
“墙绘图案具有孟菲斯风格。”一眼看出了内里乾坤的宋国梁评审说,“这种风格的特点是高明度的色彩组合,线条、图案随机排列搭配,大量运用几何元素,连心墙的图案很明显带有这样的味道。在色彩效果上一下子把景观做了很大提升。”
有着10多年社区共享空间打造经验的朱宁作为市民评审参与了邻里花园的品鉴。“墙原本的概念是阻隔、隔阂,但两个村如今却通过这样一堵墙更好地联结在一起,幸福感指数直线升高,这就是艺术设计的魅力。”朱宁感叹说。

凝心聚力奖:
鄞州区首南街道格兰春天三期
“现在很多花没有开,不是最美的时候。等过段时间再来,颜值就完全不一样了!”格兰春天社区党总支书记金鑫介绍邻里花园的蝶变。
原本,花园顶上的玻璃爬满了紫藤,加上周边植物有些杂乱,夏天蚊虫很多,居民们不敢坐下来聊天。去年6月开始,宁波艺道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羊刚和宁波锦尚花园景观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巍经常带着团队来到这里,一次次实地勘察、调整方案。在设计方案时,羊刚有一句话让居民印象深刻——“希望以后不仅是路过,而是让居民能在这里停下脚步。”

改造中

改造后
为此,社区组建了一支“春天莳花人”志愿服务队。大家根据专长,分改造监工、花木养护、变废为宝、科普宣传4个小组。小区物业主任张林揽下了“改造监工”的任务,负责定期将“花园议事厅”的工程进度公布在群里。“每次经过这里,我就会随手拍一张照片,后来发现经常有邻居自觉发照片上来。看着这个地方一天天变化,我们都很开心!”
这一次,设计师为邻里花园挑选了风车茉莉,等四五月份,它会渐渐爬上廊架,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几天宁波的气温逐渐攀升,这个邻里花园已经春意盎然,草地上点缀着欧月、金雀、风飘雪等,色彩缤纷。设计师建议,可以撒一些格桑花籽,打造一片错落有致的花海。
“不同于其他地方景观的增加,这里的邻里花园反其道而行,善做减法,把累赘的部分去掉。这样一来,光线、亮度一下子打开了,整个视野豁然开朗,居民坐在长廊下的心境也会大不一样。”宋国梁点赞道。

最佳设计奖:
评审们一致颁给“连心墙”
最佳设计奖究竟花落谁家?评审们都发表了极为相近的观点。他们表示,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东裕社区的连心墙不单让风景变美,更促进了邻里和谐,可以说是一道心灵之门。
一方面,由于两村村民的安置在时间上存在先后,墙两边对于机动车停放的规划也不一致,墙不能一拆了之,新设计的连心墙保留了阻挡机动车互通这一基础功能;另一方面,这一堵墙从原本的低矮破旧到如今的高耸美观,从小小一个口子,到五个高大的门洞,更意味着彼此敞开心胸,放开怀抱,邻里关系的调和尽显于此,立意极高。
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宁波于细微处彰显。小小的邻里花园,也是宁波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缩影。我们相信,眼中的一点微光,背后总有星辰大海。
贴近民意奖:
江北区外滩街道湖西社区桃源小区
桃源小区建成于1998年前后,共有住户900余户。小区南门的右边有一片绿地,原先,这一两百平米的空间内只有几棵树,大多还是热心居民栽种的,其余地方杂草丛生,花卉极少。

改造前
邻里花园计划启动后,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关鹏、吉美佳空间设计机构设计总监姜雪锋,这两位结对设计师多次来到桃源小区现场踩点、勘测,提出了很多颇具创意的构想。例如在两块绿地中间打造休闲廊架,上面种植垂挂类的植物;建一面造型墙,悬挂废轮胎,里面培土种植小株植物等等。
如今,走进桃源里,“邻里”“和谐”两块景观石遥相呼应,原本的杂草地都种植上了花木。部分茶花已然盛开,粉嫩的颜色让人颇感春日气息。新制的花架让居民放置在此的盆景有了高低错落之感。花坛周边的地块从砖石变成了塑胶地,还多了几把长椅,以满足老年居民休憩、儿童玩耍的需求。

改造后
湖西社区党委书记张超蓉表示,老旧小区在改造资金上有困难,在充分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后,发现老年人更希望在原有基础上做提升,不要改动太多。相较设计师别出心裁的设计图,不免有些遗憾。“不过,原本的杂草地现在种上了花木,等春暖花开,这里的风景会更好。”
“原本的设计确实很出色,包括休闲廊架、造型墙、凉亭等,如果按照设计图改造,整体景观确实会大大提升。”陈铖评审肯定了结对设计师的用心,“虽然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些差距,但是邻里花园最重要是让居民们自己满意,可以说现在的效果是在贴近民意基础上,根据改造资金对环境最大程度做了提升。”
同心共治奖:
海曙区月湖街道迎凤社区紫薇小区

改造中
紫薇小区邻里花园所在的地方曾是被遗忘的一角,面积约300平方米,长期杂草丛生,存在环境脏乱、蚊虫众多等问题。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把这里打造成适老化、儿童友好、绿色环保的花园议事厅。”宁波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现改名为华甬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糜兵一说。
启动改造后,迎凤社区的居民捐赠了颇有年代感的石墩、石柱,以及酒缸、废旧轮胎等。这些物件都在邻里花园有了用武之地。比如,在花门后的鲜花大道上,酒缸、废旧轮胎成了别具一格的花盆,有些结合石墩石柱成了花样小品。

改造后
穿过鲜花大道,花园映入眼帘,主要分成三个区域。观园亭——全钢结构打造,顶棚采用大玻璃,让老人们不管晴雨都能在此闲坐聊天;童乐园——观园亭旁有一个大大的蓝色“星球”,孩子们可以从球体中间的洞穿过,东墙上还画满了长颈鹿、大象、狮子等卡通动物;植物科普园——规划为亲子种植区,社区居民认养认管后,可以在这里种植蔬菜。
“中国人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开辟菜园又务实又有教育意义,更让居民们亲身参与社区治理,很有创意。”看着认领菜地的居民们热火朝天翻起了地,陈铖这样点评。

改造后
邻里和谐奖:
鄞州区中河街道东裕社区
七彩墙绘、现代化门洞,区别于其他几个点实打实的花园概念,东裕社区的“连心墙”显得别具一格。
东裕社区于2003年起撤村建居,由原先的7个村集中拆迁安置组成,是鄞州区首个大型拆迁安置型社区,住有4400多户居民。社区的二期内有一堵大约百米长、一人高的围墙,中间开了一道约1.5米宽的小门。因为年久失修,白墙已经斑驳、开裂。同时,该堵围墙的东面是原先的顾家村,西面是大河沿村,撤村建居后,围墙也带来了历史遗留问题。社区希望对这面墙重新修缮,同时进行设计改造,体现“隔墙不隔心”的主旨。

改造前
经多方开会讨论,几经修改,得出方案:将原先中间的矮墙做成5个七彩门洞,两边将近100米长的高墙进行彩绘,并取名为“连心墙”。
“这堵墙是本着未来社区的概念,用现代化的设计,打造成一面网红墙,两边的居民都可以留下来拍拍照,让墙成为一个交流的纽带。”宁波神采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史林艳阐述设计理念。

改造后
“墙绘图案具有孟菲斯风格。”一眼看出了内里乾坤的宋国梁评审说,“这种风格的特点是高明度的色彩组合,线条、图案随机排列搭配,大量运用几何元素,连心墙的图案很明显带有这样的味道。在色彩效果上一下子把景观做了很大提升。”
有着10多年社区共享空间打造经验的朱宁作为市民评审参与了邻里花园的品鉴。“墙原本的概念是阻隔、隔阂,但两个村如今却通过这样一堵墙更好地联结在一起,幸福感指数直线升高,这就是艺术设计的魅力。”朱宁感叹说。

凝心聚力奖:
鄞州区首南街道格兰春天三期
“现在很多花没有开,不是最美的时候。等过段时间再来,颜值就完全不一样了!”格兰春天社区党总支书记金鑫介绍邻里花园的蝶变。
原本,花园顶上的玻璃爬满了紫藤,加上周边植物有些杂乱,夏天蚊虫很多,居民们不敢坐下来聊天。去年6月开始,宁波艺道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羊刚和宁波锦尚花园景观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巍经常带着团队来到这里,一次次实地勘察、调整方案。在设计方案时,羊刚有一句话让居民印象深刻——“希望以后不仅是路过,而是让居民能在这里停下脚步。”

改造中

改造后
为此,社区组建了一支“春天莳花人”志愿服务队。大家根据专长,分改造监工、花木养护、变废为宝、科普宣传4个小组。小区物业主任张林揽下了“改造监工”的任务,负责定期将“花园议事厅”的工程进度公布在群里。“每次经过这里,我就会随手拍一张照片,后来发现经常有邻居自觉发照片上来。看着这个地方一天天变化,我们都很开心!”
这一次,设计师为邻里花园挑选了风车茉莉,等四五月份,它会渐渐爬上廊架,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几天宁波的气温逐渐攀升,这个邻里花园已经春意盎然,草地上点缀着欧月、金雀、风飘雪等,色彩缤纷。设计师建议,可以撒一些格桑花籽,打造一片错落有致的花海。
“不同于其他地方景观的增加,这里的邻里花园反其道而行,善做减法,把累赘的部分去掉。这样一来,光线、亮度一下子打开了,整个视野豁然开朗,居民坐在长廊下的心境也会大不一样。”宋国梁点赞道。

最佳设计奖:
评审们一致颁给“连心墙”
最佳设计奖究竟花落谁家?评审们都发表了极为相近的观点。他们表示,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东裕社区的连心墙不单让风景变美,更促进了邻里和谐,可以说是一道心灵之门。
一方面,由于两村村民的安置在时间上存在先后,墙两边对于机动车停放的规划也不一致,墙不能一拆了之,新设计的连心墙保留了阻挡机动车互通这一基础功能;另一方面,这一堵墙从原本的低矮破旧到如今的高耸美观,从小小一个口子,到五个高大的门洞,更意味着彼此敞开心胸,放开怀抱,邻里关系的调和尽显于此,立意极高。
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宁波于细微处彰显。小小的邻里花园,也是宁波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缩影。我们相信,眼中的一点微光,背后总有星辰大海。